育种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垦科玉5号,玉米单交种。审定编号:黑垦审玉20190004。品种权号:CNA20191006525。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引种备案。
增产效果:2016~2017连续两年总局区域试验、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84.9公斤和10712.1公斤,分别较对照品种垦单10号增产6.2%和5.5%。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茎绿色。株高277cm,穗位高119cm,成株可见15~16片叶。果穗筒型,穗轴粉红色,穗长19.6cm,穗粗4.9cm,穗行数14~18行,籽粒中硬型、黄色,百粒重34.6克。容重751~797克/升,粗淀粉75.02%~75.65%,粗蛋白8.31%~10.46%,粗脂肪3.25%~3.80%。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5~7级,丝黑穗病:20.0%~24.0%,茎腐病:0~13.6%。
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机械化栽培方式,公顷保苗7.0~7.5万株。施足底肥和种肥,做到氮磷钾平衡。一般每公顷施种肥磷酸二铵125~150公斤,氯化钾50~75公斤,拔节至孕穗追肥尿素150~200公斤。田间管理及收获:采用秋整地,秋起垄,注重播前整地质量,播后苗前封闭除草,确保一次全苗,苗匀苗壮。该品种幼苗生长快,应及时铲趟管理,注意防虫,秋后适时收获。肥水条件差的地块,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注意玉米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防治,对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注意化控,防治倒伏。
适应区域:适宜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550℃以上垦区区域种植。
联系方式:045186677487(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