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发展现代种业部署,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要求,分析种业发展新形势,研究部署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推进种业权益改革、贯彻实施《种子法》等重点工作,部署种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开创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刚才,六位同志的发言讲得很好,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请大家学习借鉴;10家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代表了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水平,要向他们学习,希望再接再厉,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关于当前现代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种业发展再创新佳绩。一年来,种业改革发展呈现出多点突破、深入推进的好势头。一是种业改革迈出新步伐。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在去年“点上突破”的基础上,今年“面上推广”取得了新进展,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良种攻关实现新突破。继玉米、大豆攻关之后,今年又启动水稻、小麦攻关,一批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和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进入试验示范,即将在生产推开。三是依法治种进入新阶段。贯彻实施新《种子法》全面铺开,新修订的品种审定、生产经营许可、标签管理等配套规章开始施行,依法治种深入推进。四是政策扶持取得新进展。国家级三大基地全面动工建设,制种大县奖励、保险等政策深入实施,区域性基地认定已经启动;种业金融服务、“走出去”等政策进一步完善。五是企业发展打开新局面。种子企业兼并和创新步伐加速,10家明星企业2015年净资产126亿元、科研投入6.8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2.3倍、2.6倍,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总体看,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不断加快,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格局由过去“被动挤压”,逐步转向“并跑赶超”,现代种业发展已迈入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历史新阶段。
(二)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新时期。今年以来,农业部门以新理念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粮食产量有望连续第四年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二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玉米调减3000万亩,杂粮、青贮玉米增加,棉油糖、果菜茶等稳定发展,供给有保障。三是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农业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有效推进,节水技术推广超过4亿亩,深松整地面积达到1.5亿亩,化肥减施、绿色植保示范基地800个,实施轮作休耕600多万亩。四是农产品贸易逆差收窄,谷物、棉糖进口下降,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40%,前8个月贸易逆差缩小20%左右。五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确权7.5亿亩,适度规模经营占比为30%以上。总体上,过去依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的新时期,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这些对现代种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体现了战略性、深远性变化。
(三)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既面临新机遇、又有新挑战。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种业作为供给侧的源头,地位特殊,潜力巨大。但也要看到,现代种业发展仅五年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企业实力,仍有不小差距,对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仍亟待加强。发展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国,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需要种业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保障优质种源。长期以来,农作物种业多集中在大宗粮食作物和杂交种子上,经济与特色作物种业成为种业短板,不适应结构调整与市场多元化要求。当前,破解以玉米为代表的“三多”叠加、结构性过剩等问题,推动粮食、经济和特色作物均衡发展,必须在供种源头上先行调整。既要做实减法,又要做足加法。做减法,就是以调减玉米面积为重点,优化作物布局、区域布局、品种布局。做加法,就是利用作物资源丰富优势,以棉油糖、菜果茶、蚕桑麻等作物为重点,筛选推广一批有市场的特色品种,形成地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区,缓解农产品结构性矛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选育优良特色品种是关键,保障充足种源供应是基础。种业必须超前谋划,主动调整转型,抢抓市场机遇,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新贡献。
第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种业进一步挖掘良种潜力。近年来我国高产育种不断突破,但节肥节水节药及适应机械化、轻简化的品种少,与绿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国内外实践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依靠良种有潜力、有作为。一是在抗性育种上找潜力。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和抗旱节水等问题,都要从良种上求突破。从长远看,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必须在良种上挖潜力。二是在适应机械化、轻简化上找潜力。今年东北玉米效益普遍下降,每亩亏损200-300元;主产区小麦、早籼稻收益也在减少。据专家测算,如果玉米解决籽粒机收,每亩节本增效150元以上。三是在专用品质上找潜力。随着农产品价格与市场接轨,优质优价将是未来的政策导向。专用品质将成为农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目标。农业要有竞争力,必须提升种业竞争力。
第三,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种业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能。当今世界种业正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以生物组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揭示了性状形成机理,理论突破正在形成;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使育种定向改良更加精准便捷;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研发平台集成了生物技术、信息和智能技术,品种“按需定制”正在成为现实。虽然我国基础科研有一定优势,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应用能力梯次递减,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种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强基础研究。遵循种业科研专注性、长期性、系统性特点,加快前沿学科发展,为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奠定基础,再造像杂交水稻一样的重大成果。二是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是科技人才激励上,调动创新积极性;科技资源配置上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动成果公开转化;科研攻关方式上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建立一体化创新机制。三是发展“互联网+”种业。推动种业与信息化融合,利用互联网、遥感、数字等技术推动种业创新,改造传统运行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并行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需要种业进一步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为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杜邦先锋与陶氏益农、孟山都与拜耳等跨国公司正掀起重组热潮,种业与农化、大数据深度融合,市场垄断格局进一步加强。虽然我国种业兼并也在加快,目前持证企业4300家,比2011年减少一半,但企业多、创新弱仍未根本扭转。必须按照国务院8号和国办109号文件要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一是引导科研创新方向。利用企业贴近市场、生产的特点,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科技攻关,强化创新的问题导向、市场导向。二是整合创新资源要素。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运用资本等手段,整合成果、人才等资源,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强实力。三是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面对开放环境,企业不仅要适应形势,更要善于抢抓机遇,利用全球资源,加快“走出去”,在国外就地研发、就地推广,国际国内市场互动。政府支持企业发展,要输血与松绑结合,既给政策扶持,更要营造环境。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要求,种业必须要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发展为指引,进一步树立“现代大种业”理念,既要再创粮食作物种业的新优势,又要补上非粮食作物种业的短板,加快推进农作物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建设绿色种业;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迎接新的种业科技革命,建设创新种业;要支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优,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加快提升种业竞争力。
二、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
回顾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品种上每一次突破都推动了农业跨越式发展。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种业提出了新要求,现有品种不适应逐步显现,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高产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粮食作物品种多、经济作物品种少,高肥水品种多、节肥节水节药品种少,迫切需要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指引,加快推进新一轮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建设绿色种业。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理清工作思路。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目标,坚持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均衡发展,以自主选育品种为主,适当引进优良品种为辅,通过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品种展示示范与风险评估,加快培育、挖掘、推广一批适应机械化、轻简化、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绿色”新品种,与地方特色品种合理布局,加快推动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构建粮食与经济作物相互配套、高产广适多抗品种与优质专用品种合理搭配的品种更新布局,推动农作物种业均衡发展,实现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形成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果菜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的新格局。
第二,明确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末,粮棉油糖及果菜茶等作物主产区品种基本完成一次更新换代,品质在现有基础上显著改善,安全性、抗逆性、适应性、稳产性和丰产性明显提高,适应机械化品种比例大幅度增加,优质专用特色品种供应充足。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品种更换率超过60%,油糖果菜茶等经济园艺作物品种更换率超过50%。良种覆盖率达到97%,品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超过50%,国家粮食安全及种业安全更加稳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地方区域特点的经济、特色作物优势产业和品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三,抓好重点措施落实。为推进这次品种更新换代,农业部正在制定关于推进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的文件,这里我重点强调抓好四个方面工作的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农业部正在组织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国家级攻关以粮食作物为重点,与国家七大作物育种研发专项相衔接,不仅要在玉米籽粒机收、小麦抗赤霉病、水稻抗稻瘟病、大豆高产高蛋白品种方面取得新突破,更要完善攻关系统化整体布局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架构,在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要利用攻关平台,吸引相关单位、企业参与,联手构建一体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省级攻关在开展粮食作物攻关基础上,突出当地优势经济作物、特色作物攻关,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企业与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单位联合,组建以产权为纽带的攻关联合体,通过自主创新选育、现有品种鉴定筛选,以及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等方式,挖掘适应市场需求、资源集约的绿色品种,加大推广力度,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和品牌。攻关项目组要按照统分结合方式,逐年拿出年度研究计划,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是加强品种审定与登记。要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节本增效、市场需求等新要求,切实做好品种审定与登记工作。一要完善品种审定标准,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增加节肥节水节药绿色品种评价指标;按照节本增效要求,增加适应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品种评价指标;按照市场消费需求,增加优质专用特色品种评价指标。同时拓宽试验渠道,优化布局,做好引种备案。二要将品种登记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及时登记推广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尤其注重地方优势品种的登记。三要做好审定品种与登记衔接。对列入登记目录、原审定且未退出、仍有较大面积的品种,要做好过渡期的品种登记工作。
三是强化新品种保护。保护品种权是品种更新换代的制度保证。一要加快保护授权进度。进一步优化测试和审查流程,对国内有需求、境外已授权的优良品种,实行自行测试与官方测试相结合,建立快速审查通道。二要完善测试指南和鉴定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指南研制,加强DNA指纹图谱鉴定、亲本来源真实性鉴定技术研究,提高品种保护技术水平。三要加强原始创新保护。对潜在的优势物种,及时扩大保护名录范围。要加快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四是完善品种示范与跟踪评价。一要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相衔接的品种展示示范网络,系统开展新品种、特色品种与配套技术、配套农机展示示范,突出抓好审定、登记品种的跟踪评价。二要发布主导品种布局、跟踪评价以及最佳配套栽培技术信息,对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等情形的品种,及时撤销品种审定或登记。三要创新良种推广模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品种展示示范与风险跟踪评价数据互通共享体系与机制,田间网上同步、线下线上联动,加快推广步伐。
五是抓好经济特色作物良种推广。一要树立现代“大种业”意识,做好优势经济作物、地方特色品种和农家品种的鉴定筛选,以及提纯复壮等工作,尽快补上经济特色作物种业的短板。二要重视经济特色作物基础研究,像抓粮食作物和杂交种子一样,加强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特色作物种质材料等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研究一起抓。三要成立相应技术牵头单位或专家组,统筹开展规划布局,借鉴粮食种业的好经验,鼓励和支持种子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进。
三、关于深化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
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种业领域权益改革”要求,农业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印发《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将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文件印发后,农业部进行了专门部署,并督导重点省加快改革进度,新华社等媒体及时跟进改革报道。总的看,改革前期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形成了合力,营造了氛围,一批改革试点新典型、新成果正在形成。这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大改革任务,改革要求非常明确,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种子管理机构,要勇于担当,勇挑重担,确保实现改革预期目标。关于改革工作要求,前一阶段已通过《农业部情况通报》印发各地,今天就不再重复,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强化行政推动。种业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涵盖多部门、多领域,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争纳入省委省政府改革重要事项,涉及到改革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会同科技、财政、教育、人社等部门,成立改革指导小组,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加强督促指导。试点单位要成立改革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将改革任务分解到人,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第二,要加快政策落地,出台改革方案。种业不仅在改革创新上要先行先试,在政策落地上也要一马当先。要把种业改革与党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结合起来,转化为地方政策和单位制度,将改革要求落地,一并纳入改革方案。目前,安徽、湖北、广东、陕西、海南、甘肃等6省和中国热科院已经完成方案报备。其他省(区、市)要借鉴相关领域经验,完善科研人员分类管理、评价制度,规范兼职取酬、成果作价持股等事项,加快制定改革方案,务必在年底前完成。
第三,要积极主动入位,着力推进科企合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种业资源和人才向企业流动。科企合作是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有效途径,是克服资源不共享、转化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有效方法。改革试点单位要领会改革精神,梳理科研成果,摸清人才意愿,以改革推进科企合作。种子部门要搭建平台,把改革与企业需求对接,构建科企紧密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第四,要加强改革调度,坚持典型带动。种业人才发展和成果权益改革,是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必须向中央按时“交账”。要坚持边改革、边总结。实行一季度一调度,利用简报信息形式,及时宣传改革进展成效,促进相互学习借鉴,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要推出一批改革案例。已经确定的10个改革重点省,每个省至少要有3个典型案例;其他省至少要有1个典型案例,案例要有突破性,可推广、可复制。年底前,各省要对改革试点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报农业部。
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大是种业改革的“排头兵”,要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继续作好表率、示范带动。这里我再提两点希望:
一是抓紧完善成果交易平台。新《种子法》明确规定,由财政资金支持为主形成的育种成果的转让、许可等应当依法公开进行,禁止私自交易。通过平台公开交易,有利于种业成果在全国范围高效流动、在全产业链优化配置。目前,中国农科院建成的种业成果交易平台,形成了成果展示、评价和交易等制度。从运行看,仍存在成果展示交易少、行业权威性不强等问题,需要中国农科院重视并研究解决。一要加快平台建设。可采取理事会形式,把各省资源都集中同一个平台,优化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切实履行展示交易、价值评估和信息发布三大职能。二要提升运行水平。要加强宣传,强化服务,主动联系科研单位和企业,做好需求对接,完善成果展示、评价和推介,吸引科研单位、育种家到平台展示交易。三要树立行业权威。要坚持公正、公开、高效,把种业交易平台,打造成专业权威的全国性平台,让各地成果都进场展示交易。地方单位、企业也可加入和利用平台,形成统一的成果交易市场。今后,财政支持为主形成的育种成果,不得私自交易;中央财政支持形成的成果,原则上要进入国家平台公开交易。
二是继续深化自身改革。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整体改革,力争取得新成效,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一要突出人才激励和流动,研究提出人才分类评价方案,激励公益性科研人员更加专注基础性研究,促进应用类科研人员更加注重市场评价,不将论文作为人才评价限制条件,通过落实兼职挂职等政策,使人才真正流动起来。二要探索重大成果作价入股转化方式,通过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三要把握好改革节奏和力度,中国农科院将改革范围由3家单位拓展到16家单位,要总结前期改革试点形成的好经验和制度性成果,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四、关于贯彻实施《种子法》提升依法治种水平
今年1月1日,新《种子法》正式实施,标志着现代种业发展迎来新起点。为推动《种子法》贯彻实施,农业部将2016年定为种子法宣贯年。一年来,在各级种子部门共同努力下,贯彻实施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配套规章相继出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种子标签管理等5个配套规章已发布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将在年底前发布。种质资源管理、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等5个配套规章正在修订中。二是专题培训全面展开。农业部及各省区市都在第一时间举办培训班,全面解读新规定、新要求。目前,农业部举办《种子法》师资培训班4期,培训800余人次;各省区市先后开展专题培训3300多场,培训各类人员45万人次。三是种业新貌初步显现。在品种管理上,通过拓宽试验渠道,企业自行试验、联合体试验的水稻、玉米品种数量大幅增长,分别为同期国家区试的2.2倍和4.1倍;在市场监管上,明确了主体责任,建立种子可追溯制度,打击处罚力度加大,制假售假和套牌侵权案件明显减少。四是宣贯工作扎实有力。各地采取专家讲座、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开展宣贯工作。北京、吉林、黑龙江专门开办讲师团或电视讲座,陕西、江苏等举办专题知识竞赛,河北、辽宁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月和大讲堂活动,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结合科技下乡活动,扩大宣贯效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各地在贯彻落实《种子法》过程中,还存在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全面、执行不够坚决等问题。新《种子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简政放权,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做好监管和服务。我们学习理解、贯彻实施《种子法》,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核心思想,也就是要把“放管服”结合好、做到位。一是坚决“放”彻底。强化“法外无权”理念,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该取消的审批要坚决放开。二是依法“管”到位。放开不是放手,要减少事前审批,更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种业安全。三是主动“服”上门。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指导学法懂法、遵法守法。要会同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展学习贯彻情况检查,各省也要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下一步,贯彻落实《种子法》,重点是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建立委托生产、代销备案和标签标识等制度,推行可追溯管理,要会同相关单位分期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尽早启动实施。眼下即将进入种子供销季节,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行为,抓好转基因种子监管,始终保持严查严打高压态势,确保生产用种安全。各地要高度重视,共同推动,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规范机制,打好组合拳,连着抓几年。要抓一批典型案例,公开报道曝光,既是展示执法决心,也是警示教育。二是抓好备案审批管理。强化品种试验过程监管,做好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等管理,加快建立同一生态区品种试验数据共享互认机制,及时开展引种备案;依法依规开展品种登记工作;探索实行生产经营“黑白名单”制度。三是加快修订配套规章。抓紧制修订种质资源管理、质量监督抽查等配套规章,力争尽早出台实施。各省区市也要抓紧修订地方性法规,还没有地方法规的要抓紧推动制定。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加大培训力度,确保管理机构精通新法、企业熟悉新法,经销户和农户了解新法。要把贯彻落实新法同加强种子管理能力建设相结合,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理顺和强化种子管理职能,保证工作经费,把新法明确的种子监管职责落实好。
五、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种业系统党风、作风、行风建设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彰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勇气,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制度保证。种业系统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好种业工作特别市场监管工作,既能反映党风,也能体现作风、行风。各级种业部门要立足本职,自觉加强党风、作风、行风建设,以党风带作风、促行风,凝心聚力,为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组织和纪律保障。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这几年种业形势好、发展快,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时挑战也很严峻。一是种业战线长,队伍庞大,各级工作人员3万多人,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二是种业领域行政审批等事项多,权力大,廉政责任也大;三是现代种业形成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格局,既有力推动了种业发展,但廉政风险也大,因此要求我们各级种业党组织、党员同志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党风廉政这根“弦”绷紧,做到全面从严治党,“严”字当头。首先,思想要严。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准则》《条例》要求,筑牢从严治党的思想政治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信心。其次,党性要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在种业领域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第三,作风要严。保持严的定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以上率下,模范发挥带头作用,把全面从严要求落实到方方面面,体现在实际工作中,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第四,树立风清气正、尚德敬业的行业风尚。各级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作好表率,对企业既要“亲”又要“清”,对违反廉政建设、违反八项规定的,要严肃查处。种子企业也要依法依规经营,坚决摒弃歪门邪道的做法,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扎牢制度的“笼子”。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制度源于实践,六中全会体现了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实践。联系到种业,从种子条例到种子法,制度建设始终是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种业管理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多,涵盖产业链各方面,迫切需要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去年全国人大修订《种子法》,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实现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我们必须依法用权,健全问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履行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关键是坚定不移抓好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种业系统就是要把中央深化种业改革、发展现代种业的部署,落实到我国种业发展的实际成效上。一方面,要按照《准则》《条例》要求,推进种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作风建设,以党建促业务,打造一支担当、忠诚、干净的种业党员队伍,为种业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把学习六中全会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围绕行政许可下放、权益改革、打假护权等重点任务,抓好督促落实,为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服务农业大局作贡献。要抓关键少数,对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的,要依纪依规追责问责。
四是树立良好风气,凝聚发展正能量。要继续发扬“执著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的中国种业精神。这16个字是对几代种业人60多年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总结,是中国种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种业强国的精神力量。要向中国种业功勋人物学习,他们是种业领域贡献突出、事迹感人、具有首创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为实现民族种业强国梦增添了正能量,是所有种业人学习的楷模。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树立良好风气,学习先进,凝聚力量,开创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
最后,今天种子协会全体理事也列席会议,我也对协会工作讲几句。近几年,种子协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因此2010年、2015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农业部仅此一家。这是协会全体理事和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按照《种子法》赋予的任务,继续为种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一是紧扣种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对企业研发创新、做强做大、科企合作、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问题,组织会员开展调查研究,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种子协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要继续发扬。二是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全局,把握新形势、新部署,研究安排协会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会员领会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要求,指导会员企业顺势而为,积极为农业发展大局作贡献。三要围绕行业协会职责宗旨,强化协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维护行业秩序,全心全意为行业、为会员企业搞好服务,这是协会的天职,服务搞不好,就没有凝聚力。种子协会工作要抓重点、抓根本,重点就是种业发展,根本就是改革创新,方法就是协调服务。我相信,种子协会的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系统化部署,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落实种业改革发展各项部署,为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