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粳稻6号品种简介
一、选育过程
(一)品种来源:哈粳稻6号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于2012年以五优稻4号为母本,以哈香稻-3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方法育成。
(二)选育过程:
2012~2015年在海南加代,2013~2015年在哈尔滨市地方进行田间种植观察选择,2016~2017年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双城区、五常市等5个地方进行多年多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047.6公斤,比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8%。在异地鉴定过程中,该品种在各点均表现出高产、优质和抗性强等特点,综合性状优良。
2018年参加省第一积温带早熟期组品比试验,2019~2020年参加省第一积温带香稻早熟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705.3公斤,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7.0%;2021年参加省第一积温带香稻早熟期组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66.6公斤,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5%。
(三)母本介绍
1、母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母本五优稻4号是从五优稻1号中发现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2、特征特性: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800℃左右。该品种主茎15片叶,长粒型 ,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21.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6.8克左右。
父本介绍
1、父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父本哈香稻-3是从五优稻4号中发现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2、特征特性: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650℃左右。该品种主茎12片叶,长粒型 ,株高109.6厘米左右,穗长22.3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6粒左右,千粒重28.8克左右。
二、特征特性:香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00℃左右。该品种主茎13片叶,长粒型 ,株高 94.8厘米左右,穗长22.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7粒左右,千粒重26.9克左右。 二 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0.9%~81.1%,整精米率61.1%~67.7%,垩白粒米率7%~9%,垩白度1.2%~1.7%,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5.39%~16.82%,胶稠度79毫米~81毫米,粗蛋白(干基)5.86%~7.36%,食味品质83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二 级。 三 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3级,穗颈瘟3~5级。 三 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18.9%~28.71 %。
三、产量表现: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705.3公斤,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7.0%;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66.6公斤,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5%。
四、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播种期4月8日~4月15日,插秧期5月12日~5月19日,秧龄33~37天,插秧规格为30厘米×16.7厘米,每穴3~5株。一般公顷施纯氮120公斤,氮∶磷∶钾=2∶1∶1。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分基肥、穗肥两次施入,每次各施36、24公斤。氮肥施用方法: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基肥量:纯氮48公斤,纯磷60公斤,纯钾36公斤;蘖肥量:纯氮36公斤;穗肥量:纯氮24公斤,纯钾24公斤;粒肥量:纯氮12公斤。灌溉方法:浅湿交替。收获期9月25日~9月30日。
五、注意事项:预防稻瘟病、预防冷害。
六、适宜推广区域:黑龙江省第 一 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00℃区域种植。
拟转化期限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该品种退出市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