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育17研发背景及特征特性简介
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一、品种研发背景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选育适宜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育种目标,2012年以自交系T08为母本、自交系T09为父本杂交育成。2013~2014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地进行品种观察、品种比较试验;2015年在全省适应区进行异地鉴定试验; 2016~2017年参加青贮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青贮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2019年审定推广。
二、品种特征特性
青贮玉米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收获期(蜡熟初期)生育日数为12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79℃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325厘米,穗位高145厘米,成株可见20片叶。果穗圆筒型,穗轴白色,穗长23.0厘米,穗粗5.5厘米,穗行数18~20行,籽粒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7.6克。
品质分析:一年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7.44%,粗淀粉27.52%,中性洗涤纤维44.44%,酸性洗涤纤维24.7%。
抗逆性鉴定: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中抗至中感,丝黑穗病:3.7 %~13.0%,茎腐病3.8%~10.6%。
三、品种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314.8公斤,较对照品种龙辐玉5号增产15.2%;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005.9公斤,较对照品种龙辐玉5号增产7.0%。
四、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宜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650℃区域作为青贮玉米种植。
在适应区5月1日左右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采用清种、垄作栽培方式,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每公顷施基肥10吨左右,磷酸二铵225公斤左右,硫酸钾75公斤左右;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每公顷300公斤左右。幼苗生长快,及时铲趟管理,注意防虫,及时收获。肥水条件差的地块,种植密度不宜过大。
农菁2号小黑麦研发背景及特征特性简介
张月学、李集临、韩贵清、徐香玲、唐凤兰、蒿若超、刘杰淋、韩微波、李道明、张弘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一、品种研发背景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耐寒、高产、优质,追求全株生物产量和品质为育种目标,系谱法定向选择。将引入的Rosner小黑麦与Albania小黑麦与中国小黑麦3号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二、品种特征特性
一年生饲草作物。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8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1900℃左右。该品种茎杆直立,高大,平均株高150-170cm;分蘖数量多,植株田间长势繁茂;叶片为深绿色;再生性好。
品质分析:三年品质分析结果:抽穗期取样测定,粗蛋白(干基)含量为17.88%、粗脂肪(干基)含量为2.77%、粗纤维(干基)含量为25.37%、水分含量为84.39%。
抗逆性鉴定:叶片未见任何病斑,未见根腐病、杆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症状。抗寒性强,在零下5-7℃的气候条件下还可以保持青绿。对土壤选择不严,具有抗逆性强、耐盐碱、耐瘠薄、生物产量高等特点,适应我省不同土壤类型和区域气候。
三、品种产量表现
因为饲用小黑麦首次参加生产试验,没有对照品种进行比较。因地力和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黑龙江平均一季亩产籽粒250kg左右,鲜草产量31837 kg/hm2。
四、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1900℃区域种植。
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单种为宜,采取平播方式,行距15cm进行播种,播种量为225 kg/hm2 种子。
有条件的地方播种前施有机肥。播种时施氮、氮、磷、钾肥,施纯氮150 kg/hm2、磷120 kg/hm2、钾45 kg/hm2。苗期控制杂草。生产青饲可在早春拔节前多次刈割,直接用于喂饲牛、羊、鹅、兔或加工优质草粉;生产青贮可在小黑麦扬花后7-10天;生产干草可在小黑麦灌浆中期(半仁期)收割,在田间凉晒2-3天,饲草含水量降至20%-25%时打捆,贮存备用;制种、收获籽粒粮用或作精饲料宜在籽粒完熟时收获。
农菁4号羊草研发背景及特征特性简介
张月学、韩贵清、申忠宝、唐凤兰、张瑞博、李道明、王建丽、潘多锋、杨栋承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一、品种研发背景
农菁4号羊草是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在安达草原采集的野生羊草种子,经过驯化,系统选育而成的羊草新品。具有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适宜于盐碱化草地改良。
二、品种特征特性
多年生饲草作物。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1800℃左右。该品种株高90-110cm,茎秆直立;叶片为黄绿色,长20-30cm,宽8-11mm,叶具耳,叶舌截平,纸质;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坚硬,边缘被纤毛;每节有1-2小穗,含小花5-10枚;颖果长椭圆形,深褐色,千粒重2.3-2.5g;具有发达的下伸或是横走的根状茎,须根系,具沙套,具有固氮螺菌。
品质分析:蜡熟期全株,粗蛋白质含量11.89%,粗脂肪3.31%,粗纤维36.02%,水分65.10%。
抗逆性鉴定:整株叶片未见任何病害病斑;适应性广,抗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土壤;再生能力强,耐牧。
三、品种产量表现
可做放牧地和割草地使用,每年可刈割2-3次,留茬高度5-10cm,亩产干草300-350kg,平均干草产量为5366kg/hm2。
四、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1800℃区域种植。
农菁4号羊草种子细小,发芽率低,幼苗较弱且易受杂草侵然,早期生长缓慢,整地务必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播前应先灌水,以保证出苗整齐。无灌溉条件地区,整地后进行镇压,以利保墒。
在黑龙江地区适宜播种期是4月上旬至6月上旬。播种量45 kg/hm2,行距60-70 cm,播深1-2 cm。
施肥以基肥为主,施肥量为尿素150 kg/hm2、二铵225 kg/hm2、钾肥75 kg/hm2。苗期要及时灭除杂草,大面积种植需要用阔叶草除草剂灭除。产草田在开花期刈割,刈割后,要及时施肥和灌水;制种田在羊草孕穗期每公顷追施75kg尿素,以提高羊草结实率,增加种子产量,种子田在盛花期28-33d收获。
农菁6号无芒雀麦研发背景及特征特性简介
张月学、申忠宝、王建丽、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唐凤兰、刘杰淋、蒿若超、韩微波、刘凤歧、陈积山、杨国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一、品种研发背景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耐寒、高产、优质,追求生物产量和品质为育种目标,于2001年将从保加利亚引进Nica(耐卡)干种子经50Gy60Coγ辐射处理,当年海南加代种植M1单株群体,2002年建立诱变后代M2群体,筛选有益变异单株材料,2003-2004年经过6个世代的选择,决选出无芒雀麦新品系龙饲0335,2005-2006年进行品比试验,2006-2007年进行区试,2008-2009年在黑龙江多地进行生产试验,最终选育出龙菁6号无芒雀麦新品系。
保加利亚Nica(耐卡)干种子辐射处理
↓MI-M6选择
龙饲0335
↓试验
龙菁6号无芒雀麦
二、品种特征特性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9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1800-1850℃左右。该品种平均株高138.7cm,茎直立,茎节数3-5节;叶片深绿色,叶长20-35cm,叶宽10-12.4mm;圆锥花序,长15-20cm;小穗含花6-10朵;颖果扁平,暗褐色,千粒重4.2-4.5g;叶量大,草质柔软;抗寒越冬能力强,返青早,越冬率可达100%。
品质分析:乳熟期全株,粗蛋白质含量16.29%,粗脂肪3.22%,粗纤维31.19%,水分74.38%,中性洗涤纤维62.5%,酸性洗涤纤维34.4%。
抗逆性鉴定:整株叶片未见任何病害病斑。同时农菁6号无芒雀麦品种抗寒越冬能力强,返青早,越冬率可达100%;同时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牧等特点。
三、品种产量表现
农菁6号无芒雀麦鲜草平均产量22900.3kg/hm2,比对照公农无芒雀麦增产14.6%,稳产性较好,适应性较强。
四、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1800-1850℃区域种植。
整地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整地后进行镇压,以利保墒。在黑龙江地区春播播种时间4月中下旬,秋播8月中旬。人工或机械条播、撒播。播种应精细整地和浅播,以利出苗。播种量22.5-30 kg/hm2,行距20-30 cm,播深1-2 cm。
施肥以基肥为主,施肥量为尿素75 kg/hm2、二铵225 kg/hm2、钾肥75 kg/hm2。苗期要及时灭除杂草,大面积种植需要用阔叶草除草剂灭除。产草田在孕穗期至开花期刈割第一茬,刈割后,要及时施肥和灌水,提高第二茬产量,第二茬在霜前刈割,留茬应在10cm。种子收获不宜过迟,一般在蜡熟末期采收。
农菁9号苦荬菜研发背景及特征特性简介
唐凤兰、张月学、韩微波、刘杰淋、刘凤歧、尚 晨、陈积山、杨国伟、孙晓蕾、杜优颖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一、品种研发背景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2002年对从内蒙古赤峰引进的普通苦荬菜进行点播,秋天将在哈尔滨能正常成熟的单株收获种子,第二年进行株行种植,选择茎秆粗壮、分枝多、叶片宽、无病害、整齐一致的株行,经过整理筛选,在2005年选出苦荬菜新品系龙饲2870。2007-2008年在哈尔滨、兰西、青冈县、富裕、五大连池进行区域试验产量测定,2009年进入生产试验,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经济作物与杂粮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和专家2009年 7 月2日在哈尔滨及兰西基地等进行田间鉴评, 2010年1月份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农菁9号苦荬菜。
二、品种特征特性
是一年生菊科牧草。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00℃左右。该品种叶片较宽,青绿色;叶量大,茎叶内含有白色乳汁,脆嫩可口,茎直立,分蘖能力强;株高1.5-2.5m,瘦果长椭圆形,稍扁有棱,种子千粒重1.6g左右。
品质分析:抽薹期粗蛋白含量(干基)为20.94%、粗脂肪(干基)含量为6.47%、粗纤维(干基)含量为18.48%。
抗逆性鉴定:委托黑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所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植株叶片未见任何病斑。
三、品种产量表现
2007年和2008年在哈尔滨、兰西、青冈县、富裕、五大连池进行了区域试验产量测定,生物产量平均为63987.5kg/ hm2,比对照品种高16.1%;2009年在省内不同地区布置了5个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5点的生物产量平均为65714.6kg/hm2,比对照品种高14.6%。
四、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2700℃区域种植。
在5月初播种,叶片3-4时是适宜的定植期。采取条播方式,行距70cm、株距5-10cm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0 kg/hm2,栽培密度在500-550万株/hm2为宜。
有条件的地方播种前施有机肥。播种时施适量氮、磷、钾肥,全生育期施纯氮150 kg/hm2、磷120 kg/hm2、钾45 kg/hm2。苗高4-6cm时要及时中耕除草,同时进行断垄、间苗和培土。株高80-100cm时就可刈割,留茬20cm,每刈割一次后要及时追肥、灌水。
农菁13号籽粒苋研发背景及特征特性简介
唐凤兰、刘杰淋、刘凤歧、张月学、韩微波、朱瑞芬、邸桂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一、品种研发背景
农菁13号籽粒苋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将美国籽粒苋k6经空间诱变处理后采用系谱选育方法,在SP6代穗行中,选择茎秆粗壮、分枝多、叶片宽大、无病害、整齐一致的株行,经过整理筛选选育而成。
二、品种特征特性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该品种株高达250-300cm,茎直立,分枝性强,粗3-5cm,单叶互生,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片长5-30cm,茎顶生着生的圆锥花序很长,一般长40-60cm,直立或垂下,雌雄同株异花,果实扁圆形很小,浅黄色,有光泽,每株可结籽6-10万粒,千粒重0.5g左右。
品质分析:孕穗期取样测定品质,粗蛋白含量(干基)为31.5%,粗脂肪(干基)含量为5.09%、粗纤维(干基)含量为10.06%。
抗逆性鉴定:委托黑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所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调查结果整株叶片未见其他病害病斑。
三、品种产量表现
因地力和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黑龙江平均鲜草产量为138800.5 kg/hm2。
四、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2300℃区域种植。
精细整地是保证籽粒苋播种质量的关键,应达到地面平整无坷垃。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播前应先灌水,以保证出苗整齐。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整地后进行镇压,以利保墒。
5月初为适宜播种期。采取条播方式,行距50-60cm进行播种,播种量为7 kg/hm2,栽培密度以青饲刈割为主时在50-55万株/hm2为宜,以收籽为主时在6-8万株/hm2为宜。
有条件的地方播种前施有机肥,没有有机肥的,在播种时适量施氮、磷、钾肥,全生育期施纯氮150 kg/hm2、磷120 kg/hm2、钾45 kg/hm2。株高80-100cm时就可刈割,留茬30cm,每刈割一次后要及时追肥和灌水。籽粒苋宜密植,如过稀则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会使茎杆老化,品质及适口性降低。苗高4-6cm时要及时中耕除草,同时进行断垄、间苗和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