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育过程:2011年以自选系KS35A为母本,HR524为父本配制而成。2012年进行育性鉴定。2013年进行产量鉴定。2014年~2015年进行区域试验。2016年进行生产试验。
二、产量表现:2014年~2015年进行区域试验,10个点平均亩产510.24千克,较对照品种绥杂7号增产8.5%;2016年进行生产试验,5个点平均亩产519.66千克,较对照品种绥杂7号增产7.8%。该杂交种株高矮、早熟、适合密植,属于机械化栽培品种,应保证种植密度。
三、特征特性:酿造型杂交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080℃左右。幼苗拱土能力强,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叶片相对窄小,腊脉,叶色深绿色;株高100厘米,穗长29厘米,纺锤形中散穗;中等红色壳,椭圆形红褐色粒,千粒重26克,单穗粒重29克,着壳率少。自交结实率95%以上。总淀粉含量72.83%,支链淀粉含量86.73%,粗脂肪含量2.81%,单宁含量1.04%。中抗丝黑穗病,叶部病害为2级,中抗蚜虫,中抗螟虫。
四、栽培要点:一般5月中、上旬气温回升的寒尾暖头播种。5叶期定苗。播种前可用种衣剂或拌种霜拌种,也可采用催芽播种的方式种植。65厘米垄上双行播种,行间距离15厘米,苗间距离10厘米,一般亩保苗2万株。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每亩10千克。拔节前结合趟二遍地,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6月中旬至7月中旬要铲趟及时,作到两铲两趟。7月、8月份发现蚜虫危害时,应及时喷洒氧化乐果控制蚜源。发现黏虫危害时,应在3龄前喷洒敌杀死进行防治。完熟期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五、适宜区域: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春季种植。
六、其他:株高矮、早熟、适合密植,属于机械化栽培品种,应保证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