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育过程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2015年以龙06-6312为母本,以HZXM21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6年采用花药培养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同年冬季温室加倍获得双二倍体H1植株与种子。2017年于田间决选出稳定品系9902(科合304)。2018年参加鉴定试验,2019参加异地鉴定试验,2020~2022年参加黑龙江省北部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3年3月报请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二、产量表现
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405.1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麦35增产2.4%;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365.4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麦35增产6.0%。
三、特征特性
强筋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87天左右。该品种幼苗匍匐,株型收敛,株高93厘米。穗纺锤型,小穗数一般为15~18个。有芒,千粒重38.5克左右。蛋白含量14.95%~15.02%,湿面筋30.5%~31.0%,稳定时间6.2~12.9分钟,容重797~804克/升,抗延阻力760Eu,延伸性161cm。对秆锈病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等均表现为免疫,中感赤霉病,中感根腐病。
四、栽培要点
按该品种播期、栽培方式、选择地块要求、公顷保苗株数、播量、施肥方法及公顷施肥量、田间管理及收获依次简要阐述。
该品种在适应区4月上中旬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采用窄行条播栽培方式,公顷保苗株数650万株。施肥时要做到平衡施肥,N∶P∶K为1.2∶1∶0.5,适量加入S肥,以每亩施用15~17公斤较为适宜。2/3为底肥,于前一年秋季施入,1/3为种肥。在小麦的三叶期压青苗1~2次,4~5叶期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根据小麦的成熟情况及气象条件,要及时进行收获。
五、适宜区域
黑龙江省春小麦区种植。
六、其他
多雨年份注意防治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