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优势的逐步形成,作物的种植区域和种植结构日益稳定,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形成了一个红高粱的主产区。但这一区域当家品种少,特别是第五积温带地区在生产上急需新的优良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选育出适于我省第四、五积温带机械化栽培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的酿造高粱新品种是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一目标,我们选育出了杂交高粱新组合克杂21号。
一、选育过程:KY133A 是克山分院自主选育的早熟矮杆不育系,不育率100%,出苗至成熟90天。KHY42是克山分院自主选育的中早熟矮杆恢复系材料,恢复率95%以上,出苗至成熟103天。2016年以KY133A为母本,KHY42为父本杂交测配而成。2016年以KY133A为母本,KHY42为父本杂交测配而成。2017年-2018年进行育性鉴定。2019年-2020年进行产量鉴定。2021年-2022年进行区域试验。最终命名为克杂21号。2023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230032。
二、产量表现:2021年进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37.23kg/亩,比对照品种绥杂7号增产8.94%。2020年进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49.10kg/亩,比对照品种绥杂7号增产9.14%。2021-202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43.17kg/亩,平均比对照品种绥杂7号增产9.04%。
三、特征特性:克杂21号是2016年以KY133A为母本,KHY42为父本杂交测配而成。该杂交种熟期90d,属早熟品种。芽鞘紫色,叶脉黄色。苗期长势强。根孽2个,株高105.00厘米,叶片数8片,穗中散,穗纺锤形。穗长24.80厘米,套袋自交育性98.00%,壳黑色,粒红色。穗粒重33.80克,千粒重24.58克,植株整齐度整齐,适口性差。品质分析:总淀粉含量73.62%,粗脂肪含量3.23%,单宁含量1.48%。抗丝黑穗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10℃活动积温190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
四、栽培要点:
1.一般以土壤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10℃~12℃以上进行播种。播种前可用种衣剂或拌种霜拌种,以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虫。也可采用催芽播种的方式种植,不能过早播种,以免粉种。
2.垄距65厘米双行种植或130厘米垄上四行种植,株距10厘米,亩保苗15000~20000株。
3.在5叶期及时定苗。如果人工定苗,注意留匀拐子苗。6月中旬至7月中旬要铲趟及时,苗期封闭可以用异丙甲草胺和锈去津,苗后用二氯喹啉酸进行苗后除草。7、8月份发现蚜虫危害时,应及时喷洒吡虫啉控制蚜源。发现黏虫危害时,应在3龄前喷洒溴氰菊酯进行防治。
4.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5千克,拔节前结合趟二遍地,亩追施尿素10千克。
5.蜡熟末期人工收获或于10月中旬机械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