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育过程:母本垦啤麦7号是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二棱啤酒大麦品种,该品种为皮大麦,中熟,株高95.0厘米左右,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千粒重46.0克左右;父本龙16D299是2020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试验基地以垦啤麦2号为母本与6B98-9002-29为父本有性杂交而成F1代,属多棱皮大麦,中熟,株高85.0厘米左右,幼苗直立,株型紧凑,千粒重42.0克左右。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垦啤麦7号为母本,龙16D29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F1代种子,2012~2017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试验基地经F1~F6代系谱方法选育,于2017年决选,决选代号为2017F6-2006,2018年命名为龙饲麦5号。2018~2019年进行产量鉴定和异地鉴定。2020~2021年完成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市两个周期的品种适应性试验。
二、产量表现:2020年参加黑龙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一周期品种适应性试验,六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量308.06公斤,较对照品种垦啤麦10号增产5.90%;2021年第二周期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量251.44公斤,较对照品种垦啤麦10号增产8.21%;两个周期的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量279.75公斤,较对照品种垦啤麦10号增产6.93%。
三、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二棱饲用大麦,株型紧凑,植株高杆,平均株高100.2厘米,穗芒长直齿,平均穗长7.1厘米;叶色绿,叶片蜡质中等,叶姿半直立到平展,叶耳紫,幼苗中间型;分蘖数多,穗密度稀疏,单株穗数4.0~6.0个,每穗结实22~28粒,单株粒重4.0~5.0克,千粒重37.0~47.0克;籽粒中等,籽粒白色,粒形细长。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75~80天,属中熟型大麦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3.65%,淀粉含量为59.41%,脂肪含量为2.55%,氨基酸总含量11.94%,其中赖氨酸含量为0.59%,β-葡聚糖为3.71%。2022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中度抗条纹病、赤霉病和黄矮病,中度感根腐病。
四、栽培要点:在适应区4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条播栽培方式,亩保苗30~33万株。采用秋施肥或者种肥的施肥方法,每亩施肥17.0千克,其中施磷酸二胺10.0千克,尿素每亩5.5千克,钾肥每亩1.5千克。播种后及时镇压,三叶期压青苗,收获应在腊熟期割晒,腊熟末期联合直收。
五、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区域为黑龙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春季种植。
六、其他:注意事项:种植时应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重茬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注意防治大麦黑穗病;易感黄矮病,注意防治;三叶期及时松土、除草;收获后及时摊开晾晒,不可堆积时间过长,否则会使籽粒发热,降低发芽率和加深色泽,影响品质。
拟将该品种品种权转让,拟定转让金额为12.6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