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为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资源研究2009年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试验田,以黑龙不育316B和黑龙不育403B杂交、系统选育后和K165A回交转育而成。株高100厘米,穗长24厘米,纺锤形中散穗,浅褐色圆形粒,千粒重25克,抗病,抗倒,耐密植,不育率达95%以上,需≥10℃活动积温2330℃左右,为中熟不育系。
父本:HR822
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育成,HR822是以9822为母本,以R13为父本杂交后系选的恢复系。母本9822是龙辐粱1号高粱生产田中选出花粉强穗大早熟的变异株为基础材料,后经6代自交稳定后育成。父本R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地方高粱资源龙江牛心红分离后代。株高83厘米,穗长24厘米,纺锤形中紧穗,植株健壮,红色圆粒,千粒重24克,抗病、抗倒伏,花粉量大,恢复能力强,需≥10℃活动积温2150℃左右,为早熟恢复系。
2010年在哈尔滨市道外区试验田以自选系494A为母本,HR822为父本配制而成。2011年进行育性鉴定。2012年进行产量鉴定。2013年~2014年进行区域试验。2015年进行生产试验。
二、产量表现:2013年~2014年进行区域试验,第1生长周期亩产518.2千克,比对照龙杂5增产4.8%;第2生长周期亩产512.4千克,比对照龙杂5增产4.1%。
三、特征特性:芽鞘颜色绿色,叶片相对窄小深绿色,腊脉。苗期长势强。根蘖0个,株高110厘米,穗长26厘米,叶片数12片,穗型中散,穗形纺锤形,生育日数10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00℃左右。适于机械化收获。
四、栽培要点:一般5月中、上旬气温回升的寒尾暖头播种。播种前可用种衣剂或拌种霜拌种,也可采用催芽播种的方式种植。垄距65厘米时垄上双行播种,行间距离15厘米,一般每亩保苗2万株。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每亩10千克。拔节前结合趟二遍地,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硫酸钾5千克。6月中旬至7月中旬要铲趟及时,做到两铲两趟。发现蚜虫危害时,应及时喷洒吡虫啉控制蚜源。发现黏虫危害时,应在3龄前喷洒高效氯氰菊酯进行防治。完熟期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五、适宜区域: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春季种植
六、其他:该品种株高矮、适合密植,属于机械化栽培品种,应保证种植密度。
拟将该品种品种权转让,拟定转让金额为万元人民币